尤溪開展道路命名優化工作
讓道路成為“朱子故里”的文化名片
“文公大道”“沈郎大道”“雙擁路”“安順路”……連日來,在尤溪縣主城區及周邊鄉鎮,一塊塊嶄新的路牌正整齊亮相。今年以來,尤溪縣聚焦城區主要進出道路命名優化工作,以朱子文化為核心元素,推動地名成為承載地方文脈、彰顯城市特色的重要載體,讓一條條道路成為講述尤溪故事的“文化名片”。
此前,西迎賓大道、東迎賓大道等道路命名多側重交通功能,缺乏縣域個性與文化內涵,難以體現尤溪作為“朱子故里”的獨特底蘊。為破解這一問題,尤溪縣通過座談會、問卷調查、實地走訪等形式廣泛征詢村(居)群眾意見的同時,組織縣文史專家深入梳理地域文脈,確保命名既貼合群眾認知習慣,又契合城市發展定位。此次道路命名優化方案,結合地理特征、歷史淵源與文化傳承多重考量,將原西迎賓大道更名為“文公大道”,不僅呼應路段內文山、公山的地理標志,更與沿線文公幼兒園、文公小學等現有單位名稱形成聯動,凸顯“朱文公”這一文化符號的傳承力;原東迎賓大道命名“沈郎大道”,既關聯尤溪“沈溪”的別稱淵源,又以朱子小名“沈郎”寄托對地方人文精神的延續。
截至目前,尤溪縣已完成鄉村道路規范命名1236條,“鄉村著名行動”地名信息平臺采集農家樂、采摘園等興趣點3585個,設置標準化地名標志136個,梳理挖掘地名文化故事20余篇。(通訊員 羅姮)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閩政通APP

閩公網安備:35000899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