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核查、兩張證書,數據透明、標準互認
我省頒發首張國內外雙向認可碳足跡證書
8月19日,福建省首張由國內外認證機構發證、獲國際客戶采信的碳足跡核查證書在奮安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頒發。
碳足跡,簡單說是記錄一個產品從原材料獲取及運輸,到生產、產品運輸、使用、報廢全過程總的碳排放量。日前,省市場監管局組織方圓標志認證集團與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聯合攻關,通過跨機構數據比對、技術驗證及核算方法互認,共同出具了中英文版碳足跡證書,填補了我省“國內外權威機構聯合發證、國際國內雙向認可”的碳足跡證書空白。證書目前已獲11家國際客戶的采信認可,成為企業破除綠色貿易壁壘、搶占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歐美國家客戶在采購鋁型材時,會將產品碳足跡數據的真實性以及核算方法的規范性作為采購的核心標準。”奮安鋁業董事長黃奮說。
在當前國內鋁型材行業中,僅有極少數廠家開展系統的碳管理工作。碳管理體系建設存在三大核心難題,其中,收集碳計量數據信息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了解到奮安鋁業的需求后,今年2月以來,省市場監管局組織技術攻堅組對企業進行實地調研,提出精細化的降碳提效方案,攻克了4項生產工藝技術改造難題,解決了15類數據采集問題。同時,對接聯系上海天祥與方圓集團共同開展56組數據比對、15項技術驗證及核算方法確認,使奮安鋁業碳足跡核查綜合成本降低至少30%,出證周期縮短1個月以上,并通過寧德時代、比亞迪、吉利等車企的碳排放準入門檻。
此外,省市場監管局委派3名專家先后6次深入企業,對30多臺設備的能效水平進行診斷,并運用智能電能表等計量設備,全面采集原料熔化、鑄造等20個生產環節關鍵點位的能耗碳排放數據,構建起“設備診斷—數據采集—核算評估”全流程計量管理體系,助力智能氧化生產線能效碳效提升13.3%,預計助力鋁圓棒熔鑄生產線資源循環利用水平提高50%以上。
“該證書首次實現了‘一次核查、兩張證書’。國內認證機構方圓集團主導核查,國際權威機構上海天祥進行技術復核,雙方結果互認,同時發證,實現了國際與本土認證機構的資源優勢互補。”省市場監管局局長黃水木表示。
“憑借證書‘數據透明+標準互認’的特性,企業能夠切實避免因核算方法不被認可而導致的訂單流失,從被動應對碳規則轉變為主動掌握碳話語權,在客戶心中樹立起專業的低碳合規形象。”黃奮說。(記者 林智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