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并解決稅費疑難問題270多個——
福建稅務:“走流程”走出惠企“新路徑”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實,服務的溫度體現在細節。近日,筆者跟隨稅務干部深入多家企業走訪調研,不少企業對福建稅務連續四年開展的“領導干部走流程”行動由衷點贊。
“享受的2200萬元稅費減免,都用在研發新技術、新產品上,老字號煥發新活力的底氣更足了!”同溢堂藥業(漳州)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郭楓在談及福建稅務以“走流程”破解企業難題取得的積極成效時表示。
近年來,福建稅務部門持續深化拓展“三爭”行動,主動融入全省“進窗口 走流程”現場辦事體驗活動,將“走流程”作為察實情、解民憂、優服務的重要抓手,深入企業一線、辦稅前沿,在流程中發現堵點,在細節中尋找痛點,并以此為原點,撬動了一系列服務優化和制度創新。
福建省稅務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稅務系統已有超390人下沉到81個縣區“走流程”440多次,查找并解決稅費疑難問題270多個。
優流程 “即買即退”增效快
“買完東西,刷一下信用卡,退稅款馬上就預付到賬了!”在平潭的一家離境退稅商店里,來自臺灣的游客何奕興完成一筆購物,他的手機上立刻收到一條退稅信息提示,享受到了“即買即退”服務。
但幾個月前,何奕興首次享受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服務時,還沒有這么便捷。
省市縣三級稅務部門聯合“走流程”時發現,因本地退稅代理機構未開通國際信用卡預授權業務,商家無法為境外旅客辦理“即買即退”。“這意味著,境外旅客購物時,退稅商店無法按規定凍結其信用卡內與預付退稅款等額的資金。”平潭大永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專家陳小燕解釋道,沒有這道“安全鎖”,退稅代理機構和商店就不敢貿然墊付稅款,商家急,游客也不能馬上享受到優惠。
為攻克“技術墻”,福建稅務部門多次與退稅代理機構協調,共同研究解決國際信用卡預授權問題。如今,依托第三方技術服務商,境外旅客購物時,其國際信用卡內與退稅款等額的資金會被暫時凍結(未實際扣除);在規定時間離境,經海關核驗和離境退稅服務點審核后,解除預授權;若未按規定離境,代理機構可扣回稅款,既保障了稅款安全,又讓境外旅客能及時享受到“即買即退”服務。
堵點不僅于此。“泉州很多華僑習慣從廈門機場出入境。但按‘即買即退’服務規定,他們買了伴手禮或者土特產后,只能從晉江機場離境,才能享受優惠。”今年5月,永春新發購物中心的法定代表人李斌斌對前來“走流程”的稅務干部表示,問題的根源在于“即買即退”服務還未能實現離境口岸互認,服務便利性大打折扣。
為進一步便利境外旅客消費,福建稅務和廈門稅務聯合推動轄區內離境口岸互認事項,制定工作方案,組建含興業銀行、廈門銀行和技術服務商的跨區域工作團隊,細化流程操作要求,確保業務流程順暢。7月20日,福建省試行“即買即退”離境口岸互認后,境外旅客在全省范圍內任一離境退稅商店享受“即買即退”服務,可選擇從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廈門五通碼頭、平潭客運滾裝碼頭等任一口岸離境。據悉,目前全省提供“即買即退”服務的商店已達59家。
建機制 事前評估活力足
“這款無糖型益安寧丸,采用了現代制劑技術和精準質量控制技術,是我們的研發重點之一。”同溢堂藥業(漳州)有限公司的實驗室內,技術人員指著一款藥品樣品介紹道。一旁的財務經理郭楓卻憂心忡忡:“技術突破是實,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中新技術標準卡得細,光靠企業判斷總怕有偏差。研發投入上千萬元,是否符合享受稅收優惠的條件,馬虎不得。”
郭楓道出了不少科創企業的顧慮: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雖好,但企業對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標準判斷不準,往往望而卻步。
“企業的顧慮就是我們改進的方向。”漳州市稅務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陳敢介紹,漳州稅務部門聯合科技部門啟動“領導干部走流程”行動,深入生產車間、研發工作室,與企業財務、技術人員面對面梳理研發項目全流程。針對“事后稽核”帶來的風險,兩部門聯合建立“研發項目事前評估機制”,組建專業團隊對企業研發活動的創新性、合規性提前把關。
“評估通過后,我們申報的所有項目都符合要求,心里更踏實。”郭楓介紹,企業遇到研發輔助賬歸集難題,稅務專家顧問會上門輔導,在幫助企業理解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會計準則處理與加計扣除的歸集差異上下了很多功夫。
在聯盛漿紙(漳州)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李春征也曾面臨相似的難題。在一次現場演示中,他指著電腦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表格說:“您看,我們公司同時有30個研發項目在進行,這兩個項目的設備是共用的,研發人員也有交叉,費用歸集時常是一團亂麻。”面對“研發項目多、費用歸集亂”的困境,稅務干部針對性指導研發設備投入與常規生產消耗的分類歸集,讓6650萬元的稅收減免精準落袋企業。
福建省稅務局數據顯示,2024年轄區內1.22萬戶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達570.92億元,同比增長5.46%,政策紅利正加速從“紙上”落到“賬上”,成為驅動創新的源頭活水。
促規范 行業發展預期穩
“批發和零售的界限終于清晰了,再也不用為申報標準犯愁!”在福州特藝城,福州市彩福珠寶有限公司的財務人員陳品珊拿著一本嶄新的《福建省金銀首飾消費稅管理規范》表示。
長期以來,金銀首飾行業的消費稅征管存在特殊性。在一次由福建稅務部門組織的“稅企面對面”座談會上,福建省寶玉石協會的負責人王乃珠道出了行業的集體困惑——由于金銀首飾產品屬性特殊,生產、批發、零售環節交織,企業普遍面臨著不規范開票、批發零售業務界限模糊等涉稅風險。這一痛點成為福建稅務“走流程”解決問題的重點之一。
針對企業“分不清政策”“怕違規”的顧慮,調研團隊深入市場,傾聽企業對政策的困惑、了解行業經營的現狀。起初,稅務部門梳理政策條文,整合內部指引,形成了一本《金銀首飾消費稅政策匯編》。但企業很快反饋,“匯編”專業性太強,在具體的經營場景中還是“看不懂、不會用”。
為了讓政策真正“接地氣”,福建稅務部門再次聯合行業協會“走流程”,深入福州多家金銀首飾企業,從一張張發票、一筆筆交易入手,再次傾聽訴求。
2025年5月1日,一份全新的《金銀首飾消費稅管理規范》在福建省稅務局轄區內正式發布。這份《規范》最大的亮點在于,它不再是政策條文堆砌,而是按照產業鏈進行分類管理,詳細覆蓋了生產、批發、零售、以舊換新、來料加工等業務場景,針對不同場景的主體明確“什么該做、怎么做、違規的后果是什么”,讓企業有章可循。如今在彩福珠寶的財務系統里,批發和零售申報模塊被清晰區分。
“規范出臺后,會員企業發票開具、申報流程更清晰,合規經營的底氣更足了。”王乃珠表示,行業涉稅風險明顯降低,公平透明的稅收環境正助力福建金銀首飾業進一步鞏固市場優勢。
福建稅務部門以“領導干部走流程”為抓手,發現和解決了一個個具體的業務難題,與納稅人繳費人進一步密切了溝通聯系、形成了發展共識。
福建稅務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省稅務系統將持續深化“走流程”行動,始終把納稅人繳費人的急難愁盼作為服務改進的第一信號,以更優的流程、更實的舉措、更好的服務,為福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稅動能”。(章雨茜)